三个设计精品荟萃,四高建设硕果累累(九)
为了进一步落实高效课堂建设,加强“三个设计”与高效教研,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提升县域高中学校教学质量,我校第九届“启迪杯”地理组教学能手大赛于12月21日举行。
活动分为教学设计、说课、赛课、评课四个环节。评委组代表兼主持人徐玉辉老师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赛前培训,进行具体的工作分工并宣布比赛正式开始。
赛前培训
现场抽签
1
说课
STUD
经过初赛选拔,杨莉君、何建华、邓倩、黄泽蓉、朱兴艳、蒲激扬六位选手进入决赛。选手们围绕“三个设计”,从内容、课标、学情、教学方法、重难点、教学过程、总结反思进行说课展示。多角度创设情景,突出培养学生学科思维,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。
杨莉君《地貌的观察》
何建华《地貌的观察》
邓倩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》
黄泽蓉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》
朱兴艳《农业的区位选择》
蒲激扬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》
2
教学设计评分
STUDY
评委组从“目标设计”“问题设计”“作业设计”三个方面,按照设计内容新颖性和可实施性等要求,对各年级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评分。
3
献课
STUDY
根据赛制规则,献课由高中各年级备课组进行抽签,随机抽选一位老师代表本组参赛。本次大赛参与献课的老师有高三年级王欢老师、高二年级唐果老师、高一年级杨莉君老师。
王欢老师《交通方式选择》内容以大英县的交通为例,层层展开教学。内容由浅入深,学生积极参与。
唐果老师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》,由设置案例情景引入课堂,再设置问题链,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。
杨利君老师《地貌的观察》,课堂充分采用现代课堂学生为主,依据教学内容融入现代地理技术地图软件。
献课现场
在献课环节,学校党委曹俊林书记亲临现场指导。
4
评课
STUDY
围绕老师们的现场展示,与会老师分别做出如下点评。
周爱民:《交通方式的选择》一课,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交通方式的优缺点,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。课堂互动性强,学生参与度高,教学效果良好。
何林: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》一课,教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,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,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
黄拓程:《地貌的观察》一课中,教师通过实地考察和多媒体演示,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各种地貌形态,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。课堂内容充实,教学方法多样,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。
杨毓富:老师们生动的语言、丰富的实例,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,充分激发了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。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,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。
5
反思
STUDY
献课教师代表也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时进行反思。
王欢:在教学过程中,学生对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都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,但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还存在一些困感。在未来的教学中,应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,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,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。作为教师,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,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。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,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。
杨莉君:地理学科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,要更精细地解读课程标准,以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为总指导;更要充分把握教材,把握知识之间的关联性,确定重难点内容和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等要求。在教学活动设计上,我们需要认真思考,选取合适的案例或情景,利用较为新颖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,让学生保持浓厚学习兴趣、轻松达成学习目标。
6
总结
STUDY
最后,蔡薇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总结。她指出,本次大赛旨在促进教师之间、备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探索大单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。比赛中,老师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,多角度创设情景,引导学生主动探究、合作学习,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。在以后的教学中,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,推进教学改革,提升大英中学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。
完
来源:地理教研组
初审:廖 瑜
复审:卢 霖
终审:段吉锋
编辑:何建华